2008年,富源縣在全市率先提出通行政村道路全硬化的目標,幾經風雨,歷時9年,到今年年底,富源通行政村道路硬化工作終于可以圓滿劃上句號了,全縣161個行政村(社區(qū))近1100 公里通行政村道路將全部實現(xiàn)硬化。
2016是全縣行政村道路硬化的一個分水嶺,既是全縣通行政村道路硬化的最后一年,也是全縣行政村硬化道路上最為特殊的一年。2016年以前行政村硬化的第一個小高峰出現(xiàn)在2008至2012年,4年間全縣投入1.4億修建了25條 226公里的通行政村硬化道路,但在隨后的3年時間至2015年,全縣行政村道路硬化工作隨同富源經濟發(fā)展一道跌入低谷,只啟動了零星的項目,前后累計新建的行政村硬化道路不足“兩位數”。
2016年初,縣委、縣政府拿出最大的決心、膽識、氣魄,力爭用一年時間一次性建完余下的72條505公里的通行政村硬化道路,為未來5年全面完成自然村道路硬化鋪平道路、打好頭陣。從年初啟動至今,通行政村道路硬化工程一直保持高位推進、高速掃尾的良好態(tài)勢,全縣上下在農村公路建設的認識程度、建設力度、投資強度上都創(chuàng)造了多個“第一”,后來居上,實現(xiàn)了“彎道超車”。
在保持建設力度上縣鄉(xiāng)兩級敢擔當、有作為,齊抓、共管、搶進度。2016年需要建設行政村硬化道路多達72條,建設里程突破500公里,所有12個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都有建設項目,少則1條6公里,多則 12條 62.45公里,全縣形成了大干行政村硬化道路的火熱場面。行政村道路建設全面鋪開后,后續(xù)的設計、招投標、征地拆遷、維穩(wěn)處突、組織管理、工程推進、質量控制等每一項工作都是難啃的“硬骨頭”,這些艱巨的任務全壓在了縣級交通、審計、財政各及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的肩上。為抓好進度,縣政府全面實施“三督”工作,把督促、督查、督辦貫穿到工作始終,開好推進會,并充分利用這一平臺獎優(yōu)、懲劣,在行政村硬化推進上營造出“向先進學,崔后進趕”的生動局面,各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爭搶第一,攻克了很多施工難題,為在年底前完成505.7公里的建設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在保障投資強度上社會各界“集眾智”,出力、籌錢、尋渠道。2016年行政村硬化道理既要補好2014年開工未建、已建未完的7條63.3公里,全面新建2015年計劃項目65條424.4公里,又要開工2016新增項目8公里,這三大項目完全壓縮到2016年一年來實施,需要的建設資金高達 4.4 億元,除去上級的1.52億元的補助資金外,需縣級配套的資金就需 2.88億元,僅靠縣級財政單一投入顯然行不通。為解決資金缺口壓力,確保開工項目不斷糧、不停工、不下馬,縣鄉(xiāng)兩級在“開源”與“節(jié)流”上下功夫,廣開資金渠道,在盯上爭取補助的同時想方設法降低成本,降好設計成本,縣交通運輸局無償測設出圖省一點,為鄉(xiāng)鎮(zhèn)節(jié)約資金100余萬元;降好拆遷成本,沿線村寨主動供地、砍樹減一點,很多路征地拆遷未出一分,全縣在拆遷上少投入了近千萬元;排除畏難情緒,各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并沒有因缺錢、缺人而影響工程進度,所有工程都未出現(xiàn)停工現(xiàn)象,年度有望全面完成建設目標任務。
【張正雄 供稿】